立式连铸页眉
立式连铸

立式连铸 — 垂直浇铸方案的直接实施

普锐特冶金技术立式连铸机能够生产出满足下游苛刻应用要求的极其特殊的钢种。

立式连铸机几乎能够浇铸任何钢种。它们被用来浇铸传统弧形连铸机不能浇铸的钢种。立式连铸机的优点包括消除了弯曲力和矫直力,最大限度提高钢水洁净度,浇铸的板坯或大方坯质地均匀和形状对称。
 

立式连铸

连铸技术多年前始于立式连铸机。这一变化影响到了相当大比例的钢锭生产,成本降低幅度十分明显。不久后出现了弧形连铸机,也大幅度节约了成本和简化了操作。对于非常特殊的钢种,立式连铸机仍然具有优势;而在质量要求极高的情况下,模铸和立式连铸工艺至今仍在使用,在特定情况下甚至是首选方案。由于没有弯曲和矫直步骤,能够浇铸的钢种几乎没有限制。另外,完全垂直的浇铸方向为非金属夹杂物创造了最好的上浮条件,保证了铸坯内部洁净度极佳。现代弧形连铸机如今广为采用的先进技术方案包也能扩大立式连铸工艺的操作范围。作为优化运行的一个前提条件,必须特别关注在线系统使用的冶金性能的准确度,这些信息由先进的DynaPhase模型给出。大断面圆坯连铸的最新方案和相应的运行结果证明了立式连铸的独特优点。
 

相比于模铸的出色质量优点:

  • 是洁净钢生产的理想方案
  • 垂直设计为夹杂物上浮到弯月面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 非金属夹杂物被结晶器保护渣有效捕集
  • 微观结构完全对称,材料性能均匀
  • 电磁搅拌改善了内部质量,优化了微观结构
  • 结晶器传热条件优化,铸坯表面光滑
  • 铸坯变形程度小
  • 计算机控制操作,保证了质量水平的稳定

想要了解更多?请访问集成设备和方案。

Debug: 4

连铸电气和自动化

先进的自动化方案包是高水平炼钢的先决条件。普锐特冶金技术始终是该领域创新的推动者,而且专门提供涵盖连铸工艺所有方面的专家工艺包和模型。

普锐特冶金技术的这一能力尤其体现在近年来自动化方案的进步上,包括DynaPhase、Dynacs 3D和DynaGap Soft Reduction 3D。这一先进的动态二冷和轻压下方案包考虑了诸如收缩和相变等热力学效应,从而在连铸工艺的最终凝固阶段显著改善质量。

Mold Expert结晶器漏钢预报系统能够立刻发出报警,保证了提高设备作业率和减少维修时间。Mold Expert系统的出色性能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结晶器监测系统,在全球各地安装了将近200套。除了防止漏钢,Mold Expert还包括了种类不断增加的专家方案包,能够被用来检测表面缺陷,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不利的浇铸条件。

成熟的LevCon结晶器液面控制方案包能够可靠和极其迅速地根据结晶器液面的波动和浇铸条件的变化进行调节。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算法实际上能够预见即将发生的情况,从而避免控制回路出现扰动。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功能强大的算法有效地抑制了不稳定鼓肚。先进的软件和高度可靠的机械部件之间的智能交互提高了安全性,使连铸企业朝向全自动连铸操作迈进了一大步。

Debug: 4


其他先进技术方案包和工艺专家系统

  • DynaWidth: 精度高、速度快的宽度调节
  • Quality Expert:  高标准的质量监测、质量预报和控制
  • Yield Expert: 最大限度减少废坯和提高收得率的定尺切割/重量优化
  • Intermix Expert: 铸流中两个不同钢种混合区的准确判定
  • Nozzle Expert : 准确发现喷嘴堵塞和软管断裂
  • Speed Expert: 优化拉速以提高产量和改善质量
  • DynaFlex: 优化表面质量的液压振动装置

节能环保型立式连铸方案 — 节约资源,创造价值

请点击相应链接更多了解我们的能力。

气体净化

节能环保咨询

TECHNOLOGY AND MODERNIZATION PACKAGES

Get striking results with incremental investments

名称简要描述
保护渣专家 精确地控制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添加
DynaFlex 连铸结晶器液压振动装置
Mold Expert 漏钢预报和结晶器监测
连铸优化器 连铸工艺优化(2级)
测量枪检查器 铁水和钢水测量装置测试和诊断系统
OsciChecker 便携式连铸机结晶器振动测量装置
OsciMon 连铸机结晶器振动的在线监测
连铸LiquiRob 适用于连铸机的机器人方案
OPAL 连铸机扇形段辊对中的光学测量
LevCon 精度最高的连铸结晶器液面控制

业绩: 新建立式大圆坯连铸机

客户
中国济源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类型
立式大圆坯连铸机

我们的方案
产能:370,000 tpy
最高拉速:0.55 m/min
流数:2
断面规格:Ø400, Ø600, Ø800 mm
炉容:60t

Debug: 4